全世界都想卖保险给30岁的中年人!
三界财经(www.3jcj.com)讯:现在已经是2019年了,今年三十周岁的人是1989年生的,这代表什么?代表明年步入三十岁大关的就是1990年生人了,咱们口中的“90”后啊,都快30了。
有没有觉得时光飞逝,很可怕,前几天有个朋友刚关注小司,然后把我之前的文章都翻了一遍,结果问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司哥,30岁的人做错了啥?为啥你的保费测算基本都是以30岁为例,尤其是30岁男性?”
小司只想说,真不是我在针对中年人,而是社会现状就是这样,前阵子有篇文章在网上不是很火吗?说在职场上,不要骂年轻人,因为他们会甩膀子不干了,但是可以骂中年人,因为他们不敢辞职。
一家老小等着他养活呢,又过了说换就换的热血年纪,他们更需要的是安稳,所以哪儿敢辞职啊。
虽然是个段子,可里面确实隐喻了当下中年人的现状,他们作为一个家庭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前有房贷、后有车贷,他们身上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不言而喻。
为了赚钱养家,他们不得不透支身体去换取财富。也正因为此,他们的健康状况也极易被忽视。
我相信几乎每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都会把让父母安度晚年、让妻子儿女生活幸福美满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
但天有不测风云,一旦家里的顶梁柱倒下,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看到这,朋友们估计会说,“小司,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就是无从下手啊,现在市面上保险产品那么多,我们都挑花了眼,不知道如何取舍了啊。”
于是呢,小司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一个0商保的中年人配置保险的规划思路,还是以30岁男性为例。
中年人的保险配置思路
首先,大家要清楚,给一个30岁的中年人配置保险,主要要考虑哪些险种?这些险种又分别发挥什么作用呢?
其实这个年纪,配置保险已经是刚需了,都不存在先哪个后哪个了,是全部都需要!全部!具体包括重疾险、医疗险、寿险和意外险。当然重疾险是寿险,是刚需中的刚需,为什么?往下看。
重疾险:
重疾险存在的初衷是用来弥补重疾期间的收入损失,对家庭经济支柱来说尤其重要,重疾很重要,有能力的越早买越好,毕竟重疾险这玩意儿,过了30岁再买,真的是一年比一年贵。
而且30岁以后,身体也差了,什么高血压、高血脂都容易找上我们,这时候健康告知就容易出问题,轻则需要加费,重则买都买不了。
医疗险:
它主要就是管住院报销的,建议大家直接选择百万医疗,因为这样即使是遇到像癌症这种需要花大钱治疗的病时,也不至于卖房子卖地。
而且ICU里的许多治疗项目百万医疗也是保的,大家对ICU应该也不陌生吧,住一天就要好几万,虽说不是诅咒自己,但普通家庭住起来真的相当吃力了。
寿险:
又称“死亡保险”,是以身故为给付条件的,不论疾病还是意外导致的身故,都能获得赔偿。
可以这么理解,寿险不是为自己买的,而是为家人买的。有了寿险,哪怕自己真的不幸身故,还能给家人留下一笔钱。
寿险按保障年限又分为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两种。
定期寿险:一般是保障20年、30年、或至60岁、70岁这样的,有确切的保障期间,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障期间内身故,保险公司赔付保额;如果保险到期后,被保险人仍存活,是不能获得赔偿的。
终身寿险:这个就是百分百能拿到保险金的寿险了,因为每个人都逃不开死亡,所以终身寿险必然会赔付的,最终保险公司会把你的终身寿险保额赔付给你的受益人,因为必得性,一般终身寿险比较贵些,毕竟有财富传承的作用。
意外险:
主要保障意外身故与意外伤残,这属于最基础的保障了。咱们每天出门在外,遇到意外事故的概率是最大的。而且意外险都很便宜,买起来没什么压力。
中年人的保险配置方案
好啦,讲完了刚需险种,是时候帮大家出一套基本配置方案了,涉及险种就是上述四个,不过有个保额选择的问题,小司在这里要特殊跟大家聊一下:
重疾保额怎么选?一般参考的都是你得一场重疾,可能产生的治疗费用、康复费用,还有因为治病而导致的误工费用。
至于寿险的保额怎么选?主要参考你家的车贷、房贷、子女未来上学的费用还有父母养老的费用。
最后再说几句:
虽然上述这套配置看起来很常规,但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中年人,毕竟每个家庭的收入和支出,负债和资产,父母的养老需求,孩子的成长教育都各不相同……
所以具体买什么保险、保额多少够用,要不要保终身,大家还是量体裁。更多资讯,关注三界财经股票频道!
相关文章
机构纵论银行股下半年投资策略:价值重估行情或刚刚开启
大众证券报 · 06-22
前妻减持概念股带崩AI,昆仑万维跌到刷屏,一季度公募大举进场,较上年底持股增幅253%
财联社 · 06-21
时隔一年,证监会公布第八批31家券商白名单,数家头部未入围,进入白名单优势有哪些?
财联社 · 06-21
A股失守3200点!股民痛失“过节经费”,节后怎么安排?
国际金融报 · 06-21
广发策略:若中美关系缓和,哪些方向潜在受益?
券商研报精选 · 06-21
A股再现天价离婚!实控人前妻分钱不分权,射频龙头此前曾遭多次减持
中国财富网 ·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