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雅:两百多年前 中国错失的那次机遇
一、出使
马嘎尔尼勋爵是为大英帝国的“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物,从冰天雪地的俄国到温暖湿润的加勒比,从英国伦敦到印度马德拉斯。伴随着殖民帝国的扩张,马嘎尔尼也紧随着他祖国的脚步,足迹遍布东西半球。
身为英国的贵族,自然总会想着在关键时刻能为祖国分忧。
就在不久前,英国不得不承认她的北美殖民地的失去,一个全新的国家终于在新大陆站稳了脚跟,而背景则是英国利益的丧失。祸不单行,之后英国国内竟发生了严重的棉纺织业生产过剩危机,一时间,寻求新的市场成为了当务之急。
中国,是新市场的绝佳选择。
这么多年来,欧陆各国的“中国热”一直不曾消退。
在德国,中国皮影戏在皇室中深受欢迎,文学家歌德在魏玛王宫给王公大臣表演中国书法,传教士卫匡国的《鞑靼战纪》 被改编成剧,观众场场爆满。在英国,仿照中国园林建筑样式,伦敦的西郊建造了著名的丘园。在法国,伏尔泰大力颂扬着中国,甚至称“中国是世界上开化最早的国家。”
中国传统出口商品丝绸、瓷器、茶叶、 漆器在欧洲风行一时,穿丝绸衣服、喝武夷山红茶,成为社会时尚。
在英国人看来,中国完全是一个发达的、文明的能够与之进行沟通谈判的国家,如果能够打开中国市场,何异于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更何况,以目前英国的盛名,英国的商人竟然在中国得不到尊重和优待,这本来就很丢面子。
用人之际,马嘎尔尼再一次挺身而出,他所率领的使团肩负起无比重大的使命: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尽可能的收集中国情报,将中英关系置于“更加牢固和广泛的基础”之上。
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正式任命马嘎尔尼为正使,乔治·斯当东为副使,以贺乾隆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这一使团可谓规模空前,使团随员95人,连同水手等共700余人。随员中有军事人员以及精通天文、力学、测量、绘图和航海第方面的专家。
使团乘坐的“狮子号”皇家军舰装有64门火炮,由英国政府特地配备给使团使用,另一艘“印度斯坦号”商船,则满载着590余件、价值数万镑的礼品。礼品中包含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天文仪器、精制的枪炮、英国最大战舰“君主号”的模型、曼彻斯特纺织品货样等。此外,马嘎尔尼还特地携带了一小队配备精良的卫队随行,以此彰显其使团的地位。
无论如何,在达到出使目的前,必须首先突显大不列颠帝国的威力和尊严。
一次充满幻想的东西方“约会”,即将到来。
二、“约会”
经过近一年的航行,1793年7月25日,使团到达大沽口外,受到清廷的高度重视和款待,钦差大臣亲自赴天津接见。
当时的中国依然维持着“华夷之辨”基础上的天下观,并不存在所谓的“外交”,只有“理藩”而已。
对待那些“蛮夷”,惯常的应对是这样的。如果这些人是为了商贸活动,官方机构不会与他们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将他们交与广州十三行的商人处理。如果是来“朝贡”的,才会通过官方渠道层层上报到皇帝那里,并按礼制进行相应安排。
马嘎尔尼使团为了面见乾隆皇帝,只能纳入到“朝贡”的轨道内。这样一来,在地方官员的引导下,英使就摇身一变成了贡使,礼品化为了贡品。其车船前的“英国特使进贡”的旗子,也迎风飘扬了起来。就连国书的开头也被巧妙地翻译成了“我乔治三世代表大不列颠、爱尔兰和印度,祝中国大皇帝万岁万万岁。只有您才配治理天下万万年。”
看这语气,颇能产生乔治三世与和珅共事过多年的错觉。
万里迢迢、感沐王化而来的英国使团,自然会受到清廷相当的重视和礼遇,以彰显天朝的“恩泽”。龙心大悦的乾隆皇帝不仅破例让使团在天津登陆,还特意安排沿途官员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唯一的问题就是礼仪了。
据奏,这些英夷不愿下跪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腿上绑着布的关系。乾隆皇帝便下谕旨安慰道:“你们在觐见时稍作变通,把裹腿布去下,跪拜完成后再裹上也并非难事。”而马嘎尔尼却坚决反对,认为对乾隆下跪便意味着大英帝国对中国的屈从,这可大大损害英国的尊严。
更何况,在前往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乾隆的途中,马嘎尔尼已经细细观察了中国。原先的一些幻想早已打破,什么富裕、仁慈、理智,全都与这个国度没有关联。“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运河而上去京城的日子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这就是英国使团的观感。
马嘎尔尼的优越感与自豪感再度升腾起来,想让“优越的、先进的”大英帝国的使团向这个国度卑躬屈膝,门都没有!
如此一来,双方便因跪拜问题陷入僵局,能不能觐见成功都成了一个大难题,更别提缔结条约进行谈判了。
乾隆皇帝的好心情也被这些英夷弄得全无,严厉斥责随团大臣一定要处理好礼仪问题,并降低接待标准,好让这些夷人感受到天朝的威严。
马嘎尔尼毕竟是经验老道的外交人员,他立马察觉到了氛围的变化,为了能够最终达成使命,他提议:“可以向乾隆行跪拜礼,但前提是清廷得派出一名与自己平级的大臣,向乔治三世国王的画像同样行跪拜礼才行。”
想让天朝的官员向蛮夷之君行跪拜礼?那与把人和兽类相提并论有什么区别?马嘎尔尼提议一出,便遭到严厉拒绝。
几番协商后,乾隆最终同意一个折中的办法,让马嘎尔尼等人行单膝跪地之礼。与此同时,他也受够了这些英人,严令觐见结束后英国使团必须即刻离开中国。
千回百转之后,终于迎来觐见的时刻。
三、失败
1793年8月13日,拂晓3点钟,马嘎尔尼和随行人员被清廷接待人员匆匆叫醒,穿着礼服向行宫出发,英国人在一片漆黑中走了4公里多的路。
4点左右,马嘎尔尼终于来到灯火辉煌的宫殿前,数千名清廷官员、来自亚洲腹地、东南亚以及朝鲜半岛的贡使和仆役们,早已在此等待多时。
在一片压抑紧张的氛围中,人们屏息等待乾隆皇帝的现身。马嘎尔尼发现,他们使团所处的位置,略微区别于那些来自亚洲腹地的首领们,似乎受到“特殊对待”。
不多时,乾隆皇帝出现了,人们顿时乱作一团,纷纷行起三跪九叩的大礼来。马嘎尔尼与随从们单膝跪地,也完成了事先约定的礼节。有意思的是,在清廷的官方记载中,马嘎尔尼是行了跪拜之礼的。
马嘎尔尼呈递了英王的信件,乾隆慷慨地赏赐了精致的玉石。使团副使斯当东的儿子,年仅13岁的小斯当东学习过中文,当着乾隆的面用中文表示了感谢。这令乾隆稀奇不已,亲切地把小斯当东召到身边,并解下了身上的一只黄色荷包送给了他。
觐见结束后,马嘎尔尼上书提出了英方的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允许英国商人在浙江、天津进行商业活动;在北京设英国商馆;请求在舟山获得一块土地供英国人使用;减免税务等。理想状态下,英国人非常希望能有一个“新澳门”由自己掌控。
不出所料,这些请求被断然拒绝。而英国人的那些礼物,也被乾隆皇帝嗤之以鼻,打入冷宫。
马嘎尔尼最终还是失败了,对乾隆来说,也谈不上成功。有人认为“这是历史赋予远东和远西的机会。但是聋子—地球上最强大的聋子—之间的对话使这个机会付诸东流。两个傲慢者互相顶撞,双方都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把对方推到野蛮人的边缘。”
有人说错过了马嘎尔尼,中国就错过了全世界。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英国使团并不是圣诞老人,也不可能是活雷锋。他们来中国的目的可不是“送温暖”,而是谋利益。事实上,印度的前车之鉴并不太远,乾隆也察觉到了英国人的危险,他几次询问过英国与廓尔喀之间的关系。
只是那时,双方都对对方了解得太少,幻想又太多。而当其中一方掌握了大量信息并醒悟过来后,另一方的安全,便再也难以得到保障。
出使结束后,马嘎尔尼就认定中国“不过是一艘破旧不堪的旧船,勉强支撑着而已。”这句话已经颇为露骨。而在40年后,当英国议会就是否对华开战而争吵不休时,过去那个13岁少年小斯当东,毅然站了出来,认定对中国开战势在必行,并且胜算满满。虽然当年乾隆皇帝御赐的荷包,依然是他的挚宝。
乾隆固然朦朦胧胧地察觉到一点殖民者的扩张威胁,却看不到近在眼前的危机,也不可能真正去积极改变和应对。中国错失了一次睁眼看世界的机会。
在信息闭塞的时代,人与人的交流因缺乏了解所以艰难而低效,面对新鲜事物,少见多怪,成为人走出自己固有的经验世界时的第一反应。当这种因信息不对称扩大到国与国的交流之时,影响的就是国家的决策,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脑洞大开一下,如果彼时乾隆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看到欧洲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他会不会意识到新时代的到来?
再或者,马嘎尔尼如果没有深入中国腹地,只是在天津登陆之处浮光掠影地看了一下大清的“繁华”,他是否还会保有马可波罗对中国的固有印象?(文/燕歌雅行)
来源:侠客岛
相关文章
机构纵论银行股下半年投资策略:价值重估行情或刚刚开启
大众证券报 · 06-22
前妻减持概念股带崩AI,昆仑万维跌到刷屏,一季度公募大举进场,较上年底持股增幅253%
财联社 · 06-21
时隔一年,证监会公布第八批31家券商白名单,数家头部未入围,进入白名单优势有哪些?
财联社 · 06-21
A股失守3200点!股民痛失“过节经费”,节后怎么安排?
国际金融报 · 06-21
广发策略:若中美关系缓和,哪些方向潜在受益?
券商研报精选 · 06-21
A股再现天价离婚!实控人前妻分钱不分权,射频龙头此前曾遭多次减持
中国财富网 ·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