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仙炖携权威机构发布《鲜炖燕窝质量要求》团体标准
8月5日,《鲜炖燕窝质量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归口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小仙炖鲜炖燕窝牵头,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福州)有限公司、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等权威机构、高校、上下游合作伙伴及行业头部企业共同起草。
7月22日该标准专家审定会在京召开,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顾问、原国务院参事郎志正,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原副司长张志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篪,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所所长云振宇等相关专家出席,就《鲜炖燕窝质量要求》团体标准进行探讨并给予宝贵意见。
(《鲜炖燕窝质量要求》团体标准专家审定会现场)
此次发布的《鲜炖燕窝质量要求》标准是继今年3月《鲜炖燕窝良好生产规范》系列标准后,由小仙炖鲜炖燕窝牵头发布的产品质量标准,该标准的发布也标志着小仙炖形成了一套从产品生产体系,到产品质量全套的团体标准,进一步向行业分享小仙炖的品质管理经验。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徐坚在标准审定会上发表讲话)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坚,表示:“该标准整合了政产学研企等各方面资源,构建了多维度、多技术的鲜炖燕窝质量评价体系。可以说,该标准的制定是供给和需求这两个端口都迫切需要的产业发展要素,将有助于鲜炖燕窝营养品质的稳定和助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燕窝行业发展 亟待标准护航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消费意识的逐渐觉醒,滋补养生日益成为流行的健康生活方式。燕窝自古以来便被认为是滋补佳品,在滋补养生类目中,燕窝成交额占比近三成。据《2019年中国燕窝行业白皮书》显示,燕窝整体市场规模达到约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而其中鲜炖燕窝凭借新鲜炖煮、每周冷鲜配送、浓稠度高、品相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需求端的变化倒逼生产供应端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对企业及行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 刘兆彬在会上发表讲话)
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表示:“目前燕窝行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整个燕窝行业来看,它既是传统型产业,又是需要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升级的产业,建立完善和细化相关标准,将对规范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明晰“鲜炖燕窝”定义 凸显鲜炖燕窝品类价值
此次发布的《鲜炖燕窝质量要求》团体标准更为明晰的定义了鲜炖燕窝,并做了更为详尽的规范和要求,凸显了鲜炖燕窝的显著性价值。
同时,该标准更是通过对鲜炖燕窝产品感官、品质、外观针对性的系统梳理、提炼完善和科学分类,明确了具体的质量指标项、指标值以及检测方法,对于规范行业高品质具有积极的借鉴指导意义。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顾问,原国务院参事 郎志正在会上发表讲话)
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顾问,原国务院参事郎志正表示:“《鲜炖燕窝质量要求》标准更具实质性,它将填补行业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空白,更好的保障鲜炖燕窝产品的新鲜、营养。”
高品质鲜炖燕窝倡议 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品质
据了解,《鲜炖燕窝质量要求》标准的联合起草单位,不仅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权威机构和高校,还包括同仁堂等头部企业,对于鲜炖燕窝来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可以说,此次标准亦是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发起的高品质鲜炖燕窝倡议,以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推动燕窝行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该标准构建了从原料,运输到生产等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并将成果行业共享,有效规范行业发展,实现良币驱逐劣币。根据鲜炖燕窝的独特品质,制定适合鲜炖燕窝的质量要求标准,对鲜炖燕窝质量相关的感官和理化指标做出明确的要求,将有效促进鲜炖燕窝品质的提升。
自小仙炖鲜炖燕窝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鲜炖燕窝产品。为保证鲜炖燕窝产品的稳定高品质,小仙炖进行系统性创新,在创新鲜炖燕窝品类的同时,通过品类创新驱动整个产业链革新,开启燕窝鲜炖时代。从产品打造、炖煮工艺、冷鲜运输等多个维度出发,以高标准提升自身产品及服务创新。
《鲜炖燕窝质量要求》团体标准与此前发布的《鲜炖燕窝良好生产规范》形成很好的互补,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将有益于鲜炖燕窝营养品质的提升,而且将会有效促进鲜炖燕窝行业创新和健康发展,从而推动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9月CPI出炉,物价涨了,什么降了 9月cpi同比上涨1.7%
云掌财经APP · 10-18
招商宏观:流动性调节节奏改变
券商研报精选 · 10-18
国金宏观赵伟:出口加速走弱的微观信号
券商研报精选 · 10-18
华为“不造车”的承诺,快到期了 华为再度发布声明重申不造车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10-18
六大行前三季度新增贷款超9.5万亿!服务实体经济,发挥大行支柱作用
金融界 · 10-17
2.56亿业绩补偿未履行 业绩补偿股份
金融界 ·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