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阶段炒作还是长期风口(是阶段炒作还是长期风口炒作)
【导读】是阶段炒作还是长期风口?八大公募投研人士激辩“中特估”
“中特估”板块正全面引爆,成为全市场的焦点。
从今年行情看,不仅是“中字头”及央企相关概念股掀起涨停潮,更将人气带到多年无人问津的国有出版行业,趁着AI的风口也开启连续涨停模式;叠加近期银行股等高股息的行业的集体暴涨,一时间风光无两。
不过,本周银行、券商等“中特估”连续强势上涨之后,最强风口又突然开始震荡。究竟“中特估”主题是阶段炒作还是长期风口?此轮行情能否维持?哪些细分板块值得关注?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八位公募投资人士,分别为
嘉实金融精选基金经理 李欣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魏凤春
银华基金ETF业务总监、基金经理 王帅
万家基金基金经理 章恒
南方中国趋势和政策主题带来的估值弹性是今年A股投资的主旋律之一。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预计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在路上,叠加 “中特估”体系的指引逐步清晰,后续“中特估”企业有望迎来政策与业绩双击。
另外,随着OPEN-AI推出GPT模型并快速迭代, AI应用开始普遍爆发,未来人工智能产业链有望加速发展,将带来整个产业链从基础层到技术层再到应用层的投资机会。把两个主题相结合取交集不失为一种策略,可以布局同时受益于人工智能和中特估两条主线的企业,即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的央国企,可以布局符合这方面投资思路的基金产品。
魏凤春:人工智能和中特估的结合是目前来看比较好的赛道。前者进攻,后者防守。守中带攻,攻不忘守是稳健的投资之道。
可关注科技创新类、产业安全类央国企等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中特估是一个较大的概念,你如何对中特估进行分类,哪些细分赛道更值得重视?
章恒:我本人并不会单纯沿着中特估这个概念,去做企业分类。我是自上而下,做行业投资的选手。中特估会成为我选择行业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是我能够在2022年选择煤炭板块做投资,2023年我能够选择券商、军工板块做投资的信心之一。我相信,在大的改革环境下,只要行业基本面向上,这些央企都会有释放业绩的动力,甚至在新一轮经济周期来临时,他们会呈现出显著优于以往周期的财务表现。
目前来说,我认为券商、火电、军工,都是处于行业拐点向上,企业有充分业绩释放意愿的时期,我对目前的持仓很有信心。
杨振建:“中特估”概念下央国企可以被分为三类:科技创新类的央国企,产业安全类的央国企、高股息红利类的央国企。
根据国资委对新一轮央国企使命目标的规划,央国企下一阶段的核心使命是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重点在实现产业创新突破与维护产业安全稳定。
一是科技创新类央国企: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工业母机/交运装备)、信息技术(通信/计算机/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等领域。
二是产业安全类央国企: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电力电网)、上游周期(有色、煤炭、石化)、交通运输、粮食安全。
三是高股息红利类央国企:与产业安全类央国企有部分叠加,如上游周期央国企。此外,还包括银行、建材、建筑、地产等领域的高股息央国企。
当前纯高股息红利类的央国企经过股价上涨后股息率已下降,性价比优势有所回落,未来内在价值改善、成长性回升的科技创新类、产业安全类央国企将成为主线。
许拓:我们在布局投资机会过程中强调尊重时代大势、尊重产业规律、尊重市场特征。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是资本市场的提法,属于股票策略层面的考量,是重要的市场特征,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个人认为,中特估值体系按照投资特征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基本面变化不大的低估值修复标的,典型特征即其表观估值低如PB明显低于1倍、高股息等,但是基本面短期变化不大,中长期可能借助于国企改革提升效率、一带一路打开市场等有所改善,在中特估值效应下,估值出现明显提升,主要集中在银行、建筑、交运、上游资源等行业。
第二类是短期基本面变化明显未来估值可能提升的标的,典型特征即其表观估值不低、短期基本面变化较大,后续业绩有望出现明显增长,未来估值较低,其市值可能随着业绩的兑现而不断上涨,主要集中在电力运营商、地产龙头、建筑等公司。
我们在投资中主要关注第二类中特估值机会,核心在于其基本面已经出现明显变化,相较于主题性偏强的第一类中特估值投资机会可能更易于把握,属于既尊重产业规律又尊重市场特征。
何龙:在市场环境、机制准备、产业趋势的有利条件下,央企国企面临产业价值重估、价值回归重估、及价值发现重估。
一是产业价值重估,背后体现了产业趋势带来的投资价值。在CHATGPT热潮下,信创产业国家队被赋予重任,包括算力、服务器、数据库、AI芯片、光模块在内的上下游产业链估值有望重估。
二是价值回归重估,主要针对基建类传统低估行业。国际工程预计在今年出现明显的回补弹性,叠加“一带一路”十周年的政策红利释放,部分央企海外业务的估值和盈利水平预期将会双升。同时伴随地缘政治多极化,“一带一路”倡议落实阻力逐步变小,相关行业的发展空间预期有望打开,估值修复弹性不可小觑。
三是价值发现重估,即是指资本安全。国有资本通过资本市场运作,不断投入到有增长潜力的领域,动态优化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布局,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具体看,一方面推动优质资产上市,进而合理定价;另一方面将优质稀缺资源注入上市公司,如军工、有色、医疗健康、专精特新等方向,将有不错的机会。
王帅:“中特估”根据其主导驱动要素的差异,可以分为资源整合型、新兴产业驱动型、基本面改善型以及价值重估型。就今年而言,新兴产业驱动型的“中特估”尤其值得重点关注,主要是那些涉足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央国企,以及受益于国产替代逻辑、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央企。另外,资源整合型也需要重视,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央企专业化整合仍可能是重点工作方向,可以关注有资产注入或央企重组预期的标的。
魏凤春: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安全需求带来的数字化建设是明确的主赛道。
出现减持是正常市场行为
中国基金报:往往市场一涨就有减持行为出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何龙:市场上涨,出现减持是市场行为,特别是出现非理性上涨的时候,减持是非常常见的。但减持未必意味着行情的结束。
首先股东减持的动机、减持的数量及目的各异,不能一概而论;其次市场化的估值定价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公司本身的经营层面变化是估值变化最重要的来源,但是产业趋势、宏观环境、市场环境等也会影响估值。股东减持只是从某一个角度来对估值是否合理进行判断的依据,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减持和高估进行关联。
王帅:“市场一涨,减持就升温”是多年来A股市场长期存在的一个现象。一方面这反映出部分投资者确实存在短期逐利的心态。另一方面,有些股东减持是为了满足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是公司发展之需。当然,也有一些股东属于创投机构,从已上市公司退出,有利于这部分资金参与到新的一级市场项目,支持企业成长发展。
客观来说,短期集中减持往往会对投资者情绪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完善退出机制和优化减持政策或许有利于缓解这一现象。
李欣:理论上来说,在公司市值提升之后,相关的上市公司的减持动力通常会增强。至于公司是不是一定会减持可能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减持与否、减持的规模和频率通常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估值情况、市场的波动性、公司的战略决策和股东利益等等。
如果公司觉得短期估值偏贵或者公司有资金需求去扩产,再比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这方面的因素的话,那么公司可能会去尝试做一些减持,但是如果公司暂时没有资金需求,短期估值偏贵也并不一定会减持。所以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减持这个事情,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减持并不一定代表了公司的不景气或者是未来发展的警示。
尽管在市值提升后,相关央企国企的减持动力可能会有所增强,但是我们也认为央国企的减持行为不太明显,一方面国资委对央国企减持的行为有一定约束,另一方面减持可能会带来市值的波动,这对国企的长期估值是不利。所以企业的管理层和股东也会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长期利益,综合考虑减持股权的节奏和比例。同时,市场对于这些企业的认可度和投资者的信心也有所提高,这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并稳定其市值。
相关文章
重磅利好+底部反转,这个板块可以出手了!
星图金融研究院 · 06-15
5178点八周年,大盘跌了37.6%,70余只主动型基金收益率翻倍
银柿财经 · 06-13
招商策略:A股积极因素正在聚集,围绕业绩增速最高和改善斜率最大的方向进行布局
券商研报精选 · 06-12
新股风向:本周8只新股上市,又有百元新股遭遇破发
金融界 · 06-11
猝不及防!刚刚,突然崩了! 突然有点猝不及防的感觉
中国基金报 · 06-06
民生策略:反攻的思路 反映民生的官网
券商研报精选 ·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