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突发后,研发特效药为何那么难?丨思客问答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都在期盼“特效药”的出现。然而从2019 年底首次发现疫情到现在,仍然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出现。
为什么药物的研发那么慢?这背后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难!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微博
研发病毒“杀手”为什么难?
众所周知,细菌和病毒都是常见的病原体微生物。数十年来,科学家针对细菌开发出多种抗生素,而强有力的病毒“杀手”依然很少。为什么呢?这要从病毒和细菌的区别讲起。
▲新型冠状病毒武汉株01。照片来源: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一个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质样样齐全,而病毒只有一件蛋白质外套。一个是独立代谢系统,一个是寄生代谢系统。因此,细菌可以在细胞外抢营养或分泌毒素,而病毒只侵入细胞,然后进行破坏和自我繁殖。细菌因为结构复杂、靶点多,药物治疗也更好下手。例如青霉素,就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来杀死它的。
而病毒结构简单,还经常变异,靶点很难找,因此很难对付。即使找到可以攻击的靶点,很多病毒复制所用的工具就来自人体细胞,如核糖体,相应的抗病毒药物也会给人体带来很大副作用。因此,数十年来,人类研发的强有力的病毒“杀手”依然很少。
▲新冠病毒半剖模型图 图片来源:新华社微信公号
为什么至今还没有一款新冠肺炎的特效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一直希望开发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抵御病毒对人体的“攻击”。于是,阿比多尔、磷酸氯喹、瑞德西韦、克力芝等药物名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可是,至今我们仍未能提出一款确定的可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那么,药物研发是不是太慢了呢?
▲1月29日,工作人员演示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实验过程。(新华社发)
其实,药物研发本就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我们还不能下定论说上面提到的几种药物无效。只是在药物的研究上,它们都还处在研究的不同阶段,有的只做了体外细胞实验,有的临床样本量太少,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很多药物在体外实验中有效果,不一定说明在人体中有效,必须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即便药物在个例临床观察中显示出效果,也并不代表该药在严密临床研究下能被证明有效,可能还会有毒副作用。
药物研发要遵守科学程序。一款药物在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10年以上。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主要靠的就是疫苗。对于新冠肺炎,疫苗同样让人充满期待。不过,疫苗的研发也和新药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
破解特效药难题,还有哪些新思路?
既然研发特效药是个漫长的过程,那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面对突发疫情,研发新药常是“远水难救近火”,那么“老药新用”就成了新的思路。
这种方法不需要做从头开始的复杂临床试验,尤其是一期二期,可直接进行三期扩大的临床试验,确认一些已有药物对病毒的效果,针对目前的病人来做。例如,开头提到的瑞德西韦就是原计划用于抑制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的“老药”。
除了瑞德西韦外,用于抗疟疾老药磷酸氯喹、流感治疗药物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也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平台上,已有百余项有关新冠病毒的临床试验,涵盖中西药、干细胞疗法等。
▲资料图片:负责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样本处理。(新华社发 周牧 摄)
另外,为了设法解决特效药难题,公共卫生用药也亟待创造新模式。
众所周知,药物研发是受商业利益驱动的。但是,药企一般对慢性感染,如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HCV(丙型肝炎病毒)更感兴趣。这些病的病程很长,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或接受长时间治疗,从药厂开发药物的价值来看更有意义。有持续存在的病人,也能保证药厂可以做临床试验。
为了破解上述问题,预防未来的突发疫情,政府可资助企业和科研机构根据既往疫情,提前对一些潜在药物进行研发,完成临床前研究后暂停研发,并设计好临床研究方案,再由政府采购储备相关药品。一旦出现疫情,就可迅速把储备药物用于临床试验。
这样以政府为主导,与科研机构、企业合力“拧成一股绳”,才能更好地助力突发传染病药物的研发。
相关阅读
来源:新华网思客综合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编辑:马宇聪
校对:张琦
新华网思客出品
相关文章
当前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金融界 · 01-29
企业中长贷超万亿背后(企业中长期贷款利率是多少)
券商研报精选 · 01-11
李宇嘉:稳定楼市,为何如此艰难 李宇佳个人信息
金融界 · 01-09
靳毅:河南城投近况如何 河南城投集团领导名单
金融界 · 10-27
LPR还有多少下调空间(lpr还有上浮吗)
金融界 · 10-24
赵伟:那些城投违约后,发生的故事(【独家】又一家城投违约)
金融界 ·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