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非:英国的工业产品怎样打败印度的工匠精神
1793年,马噶尔尼使团借为乾隆祝贺八十大寿的名义访华(实际乾隆这时已经83岁了),意图趁机打开自由通商大门。
英国人带上了能代表他们文明高度的一切: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帕克透镜、蒸汽机、纺织机、吊灯、座钟、热气球,带有减震装置的马车、特种钢制作的刀具和生活用品、油画……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港股02030)枪、连发手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君王”号舰艇的模型。
但结果让人失望。等到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时,他们看见这些60多年前送去的大部分礼物,仍然原样不动放置着,于是英国人又把这些东西搬回了家。
这事在今天看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为何清廷会对这些新技术产品如此迟钝?
其实在1793年,英国的工业革命刚刚开始不久,英国的工业产品和传统东方的技术差距其实并不那么大,在英国使团的贺礼中,除了蒸汽机和热气球以外,其他的物品,对清朝人来说属于“虽然做不出来,但并不是不可理解”,或者“虽然精巧绝伦,但用处却不大。”
18世纪后期,东方在一些重要的生产技术层面,其实仍然领先于西方。
孔子曰,治国的关键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从传统社会的眼光来看,衣食是本业,除此之外都是末业。
在农业生产方面,著名的美国加州学派就认为,18世纪时期,除了日本的某些地区,世界上没有别的地方的农业生产力高于江南地区。1753年在不列颠威尔士建立的一个农业改良协会甚至表示要“努力让威尔士的农业和中国一样繁荣”。
在服装制作上,英国和欧洲的棉纺工业在18世纪停滞不前,远远不能和印度发展数千年历史的手工棉纺业相比。印度的棉纺品全球畅销,18世纪英国利兹的一家报纸赞美印度布料:几乎完美得不可思议,以至于让人认为这要么是仙女的杰作,要么是昆虫的作品,但绝不可能出自人类之手。
18世纪的印度棉布,无论是在欧洲还是非洲都能卖出去。英国当时根本制造不出可以与之相比的商品。
印度的棉花纺织产业至少诞生于3500年前,与中国的男耕女织不同,印度男性农民始终都是纺织的主力军,他们会在粮食作物的旁边种上少量棉花,纺纱织布供自己使用,或者出售,3000多年来的发展和技术传承,让印度农民成为真正的纺织大师。
1730年,英国人在英国本土制作“山寨印度布”,出口时候伪装成印度布才卖得出去,甚至一直到1860年,英国巅峰的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统计学会还表示,“……印度的织造技艺远超我们的羊毛制造业,时至今日,借助我们所有的工具,我们也不能超越东方细平布的精致。”
英国人从17世纪开始追赶了两个世纪,通过剽窃印度技术才攻克了大部分棉织业的质量难关,然后又花了几十年,在19世纪后才通过机械化生产终于在成本上胜过印度布。英国的“世界工厂”逐渐开始压倒印度的“工匠精神”。
所以在18世纪乾隆那个时代,在很多东方人看来,西方人只是“船坚炮利”,在衣食享用是否精美的这些直观层面,看不出欧洲人来自一个更先进的文明。而西方在关乎科学和哲学方面的强项,又不被保守的东方人欣赏。
东方人真正为西方的技术力量所震撼,还是要等到蒸汽轮船、火车以及全火器部队出现的19世纪。
(作者系武汉历史文化学者)
相关文章
当前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金融界 · 01-29
企业中长贷超万亿背后(企业中长期贷款利率是多少)
券商研报精选 · 01-11
李宇嘉:稳定楼市,为何如此艰难 李宇佳个人信息
金融界 · 01-09
靳毅:河南城投近况如何 河南城投集团领导名单
金融界 · 10-27
LPR还有多少下调空间(lpr还有上浮吗)
金融界 · 10-24
赵伟:那些城投违约后,发生的故事(【独家】又一家城投违约)
金融界 ·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