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健中:从火爆行情看可转债盈利模式
眼下,市场的关注点几乎都集中在IPO、科创板扩容以及接下来将要推出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上面。这是一种市场的显形扩容,其实市场的隐形扩容也很厉害。一般而言,对于隐形扩容,大家的眼光似乎都盯着股票的解禁,而忽略了市场的再融资,而当下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主要是发行可转换债券。
今年可转债,规模高达500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市场波澜不惊,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本周发了11个可转债,发行总规模为138.73亿元,市场对可转债的申购热情不减。目前可转债中签率在0.01%-0.1%之间。由于个人投资者申购可转债无需股票市值,也无需资金,只需要股票账户就可以申购,且最高上限可达到100万元,中签了保证交款即可,一个账户满额申购可获1000个编号,算下来可转债的中签概率要比新股高很多。
近期,可转债走势很火爆,几乎是上市一个炒一个,即便未来的转股价远远大于当下的市价,上市后照炒不误。比较典型的是浦发银行,转股价为15.05元,而现在的市价为12.44元,如果看好浦发银行,市价买入比买可转债以15.05元转股要便宜得多,但浦发银行可转债硬是从104元炒到如今的107元。转股是一个远期方案,现在炒高可转债到时转股期咋办?总有办法,降低转股价是一个过去经常采用的办法,反正这种选择权在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资本运作上又多了一个路径。
其实,采用可转债进行再融资给了上市公司一个利益输送。不信大家可以去观察一下近期可转债的上市,那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手中的原始股筹码还在手中,获得可转债发行批文后,大股东按比例获配大笔可转债,没有限售期可以一并上市,这10%的获利等于送钱给大股东,而且是快速套利。所以近期出现了可转债上市,大股东清仓式抛售的现象。顺丰控股就在近期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在上市之日减持其所持有的顺丰转债3500万张,占发行总量的60.34%,大股东清仓式减持收益约为1.75亿元。这钱来得也太快了。顺丰控股不是个案,而是当下可转债上市的标准操作方式和盈利模式。
如果做一个有心人,仔细去研究当下发行可转债的公司,去查一下这些公司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情况,会发现这些公司多多少少都有大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少则10%,多则30%。对这些上市公司而言,这也算是纾困的一个手段,可以快速来钱。问题是股权质押的风险并不在上市公司,而是在金融机构了,大股东将股权质押给金融机构时已经拿到了真金白银,如果再给其输送利益,这也太过分了吧?
当下的可转债市场是一个大股东大块吃肉、小股东跟着喝汤的市场,不过有点肉汤喝喝也还是不错的,所以,对这个市场投资者可以参与,赚点小钱也是不错的。
相关文章
财信研究评8月外贸数据:出口增长动能由“替代效应”向外需回暖切换
金融界网 · 09-08
财信研究评8月外储数据:汇兑损失是外储规模下行主因
金融界网 · 09-08
分红的魅力与魅惑
数据宝 · 04-17
《复联4》热映 “寡姐”斯嘉丽成为首位百亿女演员
财经365 · 04-28
奔驰女车主揭开的隐形黑幕!
功夫财经 · 04-16
3月28日热点聚焦分析及个股公告掘金
财经365 · 03-28